《荔枝》

最新网址:

    约莫2020年的清明节后,首次前往广州增城白水寨景区参加公司的团建活动,这个团建活动其实就是广州市内一日游,习惯坐在窗边位置的我,总喜欢盯着向后退的风景。在快要进入景区的主干道旁,看到当地很多农民摆卖荔枝,顿时意识到广州增城盛产荔枝,据说荔枝很具有营养,但是从小缺少水果营养的我来说,着实对吃水果不曾讲究,只是看到这群农民摆卖荔枝,联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荔枝小事。印象中,首次接触荔枝是十四虚岁那年在浙江金华的暑假,有个超市女老板看我小男孩似的,随即递给我几个红红圆圆的,当时的我并不认识这是人们眼里好吃的水果,于是不假思索的拒绝了人家的好意,随后旁边的父亲说我傻傻的,好吃的荔枝都不要,最后父亲笑纳了人家好意。首次见识荔枝,是否将它投入嘴里,已无从记忆,记得随后的一两年暑假期间,在前往浙江金华的火车上,看到座位上有几个白白圆圆的果实(后来才晓得是剥壳的荔枝),或者对面座位的人觉得嘴馋而示意我来一个,我同样不假思索的谢绝人家好意,这是记忆中第二次拒绝人家赠予荔枝的好意。

    虽然记不清几时开始吃过荔枝,其实回头想想,童年时期就应该吃过荔枝的,只不过那时吃的荔枝是经过工厂加工而成的罐头,因此意识不到,罐头里面的果实是荔枝,一直以为吃的是罐头。少年时期,两次谢绝人家赠予荔枝,应该是幼时家贫,很少品尝到外地水果,进入故乡的外地水果品种,记忆最为深刻的是汤山雪梨,再者乡下常见的水果多是农田里种的西瓜、香瓜等,连今日唾手可得的苹果和香蕉都较为少见。至今为止,对很多好东西都保持了不碰的习性,大概率是因为成长环境中缺乏,进而身体习成了对“食”的惰性特质,时至今日,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很多,但依然极少情况会自己添置富有营养的水果,包括南国的水果之王荔枝。

    对于盛产荔枝的岭南人们而言,食荔枝极为平常,若是将时光倒回二十多年前,身在鄱阳湖平原成长的人们,荔枝并不是轻松便可以获取的,在往前倒回至唐代玄宗时期的京师长安,荔枝犹如奢侈品,只能富裕家庭可曾见。由于今日运输及冷藏技术发达,产地岭南新摘下的荔枝,可以保鲜当天送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唐代,哪怕是八百里加急处理,岭南的荔枝要想送往李唐王朝的皇宫,恐怕都要一周以上,即使从四川产的荔枝送往京城,即使是朝廷的直达,想必也需要个三四天。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素爱荔枝,为了博取宠妃的一笑,自有醒目的臣下为唐玄宗分忧,于是特地从路途遥远的岭南或者川蜀将新鲜的荔枝火速送达皇宫,以争取赢得皇帝及杨贵妃的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留有一首流传甚广的荔枝诗,是他过华清宫时感慨之作。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这组诗中的华清宫,也叫华清池,坐落于骊山之上,北接渭水,是唐代皇帝游玩的行宫,今日是它是星级旅游景区,是西安唐代文化的标志性景区,是国内外游客感受大唐风采的绝佳去处。今日的人们,对华清宫最为耳熟能详的故事莫过于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在此游龙戏凤,华清宫内温泉资源丰富,据传至今仍存留杨贵妃的浴池,不过今日看来,这浴池丝毫不起眼。华清宫至今为止,历经上千年的沧桑变迁,虽然它是后世经过多次修缮、复原唐代遗址而成的,但也多少保留了唐代建筑的风貌,得以让后人欣赏到唐代风华。今日的华清宫,往前对比被付之一炬的阿房宫,往后对比早已隐入尘土的宋代皇宫佳苑,无疑是幸运的存在,毕竟在近现代具备保护古建筑的技术条件下,很多古典建筑都已然成为历史。从杜牧这首诗及另外两首看来,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作为皇帝的行宫,自然也是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沉迷莺歌燕舞的故事,更是成为诗人白居易创作长篇诗歌《长恨歌》的历史源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